电镀设备是指在电镀工艺中用于完成各种电镀操作,实现金属表面镀覆一层或多层金属或合金的一系列装置和器械的统称。以下是一些使用电镀设备时的常见误区解析:

忽视设备维护
认为设备无需定期保养:有些使用者觉得电镀设备在运行时没有明显故障就不需要维护,实则不然。电镀设备长期处于复杂的化学环境中,如镀液中的酸碱成分会对设备的管道、泵体等部件产生腐蚀作用。若不及时进行保养,定期检查并更换受损部件,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泄漏、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影响电镀质量,甚至造成设备故障停机,增加维修成本和生产延误风险。
不定期清洁设备: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杂质和污垢,如阳极泥、镀液中的悬浮物等,如果不及时清洁,这些杂质会附着在设备表面和内部,不仅影响设备的外观,还可能堵塞管道、影响电极的导电性,进而影响电镀效果。例如,镀槽表面的污垢积累过多,会影响镀液的温度均匀性,导致镀层厚度不均匀。
对镀液管理不当
凭经验添加镀液成分:部分电镀操作人员在补充镀液成分时,不依靠精确的检测和分析,而是仅凭经验添加。然而,不同批次的镀液成分可能存在差异,而且电镀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消耗速率也并非固定不变。如果盲目添加,很容易导致镀液成分失调,影响镀层的质量,如出现镀层色泽不均、结合力差等问题。
不重视镀液过滤:认为镀液中的少量杂质不会对电镀产生太大影响,因而不重视镀液的过滤。但实际上,镀液中的微小颗粒杂质可能会夹杂在镀层中,使镀层表面粗糙、出现麻点,降低镀层的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设备参数设置不合理
随意调整电镀时间和电流密度:一些操作人员为了追求生产速度,随意延长电镀时间或增大电流密度。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镀层结晶粗大、疏松,甚至出现烧焦现象,降低镀层的质量和性能。相反,若电镀时间过短或电流密度过小,又会使镀层厚度不足,无法满足产品的防护和装饰要求。
忽视温度对电镀的影响:电镀过程中,镀液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有些使用者不根据镀种和工艺要求来控制温度,认为温度稍有偏差无关紧要。但实际上,温度过高可能会加速镀液的挥发和分解,降低镀液的稳定性,还会使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下降;温度过低则会使镀液的导电性变差,电镀反应速度减慢,导致镀层沉积不均匀。
使用电镀设备时,需要正确认识和避免这些常见误区,以确保电镀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镀产品的质量。